答:按照“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行动计划在提出总体建设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在教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教育合作深化、整体办学条件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七个方面确定了建设的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211工程”三期建设,在学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整体条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有大的提升,在增创学科优势、突出“热带、海洋、特区”特色上有大的突破,在汇聚人才队伍、夯实办学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上有大的成效,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研创新、拓展社会服务上有大的进步,到2011年,办学各方面达到 “211工程”大学的要求,并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 三期建设验收。
二、具体目标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力争经过3年努力,实现如下具体目标:
(一)新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为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增强,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是博士生的质量明显提高,并努力实现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零的突破。
(二)在确保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学科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基础上,新增1~2个国家重点(扶持)学科;现有教育部2个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优秀行列,为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奠定基础;新增博士点2~4个,并在学科门类拓展上有重要突破;年度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产生5~6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重大科研成果及一批具有较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取得1~2个具有重大理论创新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获得1项以上国家级科研成果奖,为调整优化学科结构与布局,发展特色学科、交叉学科,培育新兴学科提供坚实的平台。
(三)形成5~6个有影响的科研创新团队,其中1-2个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形成6~8个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其中1-2个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新增1-2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增国家级教学名师1-2人,建成一支以“大师+团队”为模式,适应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要求的师资队伍。
(四)建成1-2个高水平的成果转化基地,推出2~3个具有市场潜力和富有特色的科技成果项目,承接并完成一批政府与社会委托的规划或咨询项目,承接企业委托或与企业合作开展一批生产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项目,初步建成具有强大辐射力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五)在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的支援和合作下,使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水平有较大的提升,使中外人才培养合作项目的受益学生人数大幅增加,留学生教育规模倍增,形成富有活力的开放办学格局,国际化程度达到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为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六)全面改善学校及每个二级单位的整体办学条件,争取每位高级职务教师都有独立工作空间,完成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热带农学教学实践基地、公共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现海甸校区集中办研究生教育与普通本科生教育,基本建成现代化的校园公共服务体系,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职工安居乐业的一流校园。
(七)实现师生员工思想观念的融合,凝练出深入人心的新海大精神,打造出若干具有社会影响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出健康向上、高雅文明的和谐校园,逐步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逐步形成全校上下精诚团结、奋发图强、携手共建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