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 正文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朱治强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表论文:EDDS添加对王草-印度梨形孢共生体系修复Cd-Cr复合污染土壤的根际生态及微生物调控的影响

时间: 2024年01月06日 08:46 来源: 宣传部 点击:[]


近日,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朱治强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EDDS添加对王草-印度梨形孢共生体系修复Cd-Cr复合污染土壤的根际生态及微生物调控的影响”的研究论文。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绿色修复技术,成为国内外土壤修复关注的焦点。利用螯合剂和微生物增强植物修复成为有效可行的强化修复措施。本研究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Biolog生态板法、荧光定量PCR法和高通量测序法,综合分析了土壤根系分泌物组成、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关键基因表达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作用。[S,S]-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的添加可为王草-印度梨形孢(P. indica)共生体系提供良好的根际生态环境,使得土壤pH值降低0.41个单位,刺激琥珀酸和富马酸的分泌,增强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碳源代谢活性,显著提高王草的生物量(25.7%),从而有助于提高Cd/Cr的生物利用度。异化铁还原菌的表达量显著上调99.2%,而梭菌的丰度没有显著变化。此外,土壤根际真菌群落(子囊菌门:45.8%,罗兹菌门:16.7%)的丰富度显著增加,可调节耐受微生物优势类群的比例,增加Cd/Cr去除效率(Cd:23.4%,Cr:18.7%)。这些发现为螯合剂辅助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图1)。





图1 本文图形摘要


在Cd-Cr复合污染土壤中,Cd和Cr主要积累在地上部。结果表明,EDDS的施用和P. indica的接种协同促进重金属在植株各部位的积累,尤其是地上部(图2)。

图2 王草地上部和根部Cd/Cr的积累量情况。不同的字母表示处理之间的显著差异(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A:添加EDDS;B:接种P. indica;A×B表示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P<0.05;**:P<0.01


整体而言,细菌核心微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未分类细菌门(Unclassified bacteria)趋于减少,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植物生长前、中期的丰度趋于平缓,但在后期出现高峰增长,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图3)。

图3 不同处理下主要根际细菌(a)和真菌(b)在门水平的相对丰度

由S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Proteobacteria、Gemmatimonadota、Basidiomycota、琥珀酸和水杨酸与土壤Cd或Cr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图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强化措施(EDDS施用和P. indica接种)不仅对Cd和Cr的去除效率有直接影响,还通过刺激植物生长、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根系分泌物组成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来间接影响Cd和Cr的去除效率(图5)。

图4 土壤变量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根系分泌物之间的关系。*表示P<0.05;**表示P<0.01

图5 结构方程模型。对于每一种关系,在箭头旁边提供一个标准化系数,箭头权重与标准化系数成正比;模型拟合良好,拟合优化度F=0.621;蓝色箭头为正路径;红色箭头为负路径


P.Indica能够在王草根部定殖,促进王草农艺性状的改善。施用5.0 mmol kg-1 EDDS能显著增强王草-P. indica共生体系对Cd和Cr的提取量,主要是由于土壤pH降低,土壤Cd和Cr的生物有效性增加,这与王草对水杨酸和柠檬酸分泌量的增加有关,根系分泌物为土壤Cd/Cr的活化提供有利的根际微环境。生物可降解螯合剂EDDS的应用对真菌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而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小。施用EDDS显著提高了共生体系中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聚合物的碳源利用率,通过上调异化铁还原菌基因的表达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将土壤Cd和Cr的毒性降至最低。综上所述,采用P. indica-王草共生体系与EDDS强化的联合修复策略,具有协同效应,可用于轻度Cd-Cr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可为揭示绿色螯合剂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中植物-内生菌体系的协同调控机制提供新见解。


第一作者:张海祥,张楷露

通讯作者:朱治强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3.133266




关闭

.
  1. 书记信箱校长信箱
  2.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05-2019 hain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