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新闻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

【海南日报】海大“冬季小学期”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 借智“候鸟” 助力海南

2016.02.24 11:52

海南日报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海南地处南疆,远离内陆,高层次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但由于海南风景优美、环境优良,国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教学、研究人员到海南度假、旅居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如何利用这些“候鸟型”人才,在省两会引发代表热议。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海南大学的“冬季小学期”已经为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足不出校领略大师风采

“利用海南优势吸引‘候鸟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候鸟型’人才,或将是破解海南人才短缺的一条有效途径。”省人大代表、海南大学党委书记刘康德表示。

早在2007年,海南大学就开始策划针对本科生教学、吸引高层次“候鸟型”人才的一项举措——开设“冬季小学期”,即在原来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的基础上,又划拨出三周时间作为一个独立小学期,邀请“候鸟型”人才在海南度假、旅居的时间来海南大学授课、讲学或进行科研。

“冬季小学期”自2008年实施以来,已经让一批又一批海大学生体验到足不出校,就能亲身领略国内外大师的风采,分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多项举措吸引人才来校

列席会议的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候鸟型”人才大多怀抱服务海南的热情,但由于缺乏平台和渠道往往无处施展,“冬季小学期”就是为他们的热情找到了释放的出口。

为加大对高层次“候鸟型”人才的吸引力度,海南大学在经费、住房、科研条件、助教配备等方面都拿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倾斜。

凡是到“冬季小学期”授课、报告、学术研究的“候鸟型”人才,海南大学都负责支付机票、住宿、劳务费等因此产生的一切费用。不仅如此,学校还拿出“邵逸夫学术交流中心”和桥西住宅区的“周转房”,供来校专家学者免费使用;学校的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也为来校专家学者无条件开放。

为高校吸聚人才做示范

“‘冬季小学期’经过8年成长,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效果。”刘康德说,当前,“冬季小学期”的授课门数已从最初的21门增加到123门;授课学院已从最初的5个扩展到17个,实现本科学院全覆盖;授课专家从最初的18人增加到143人,授课内容也从最初的文化素质课和专业选修课扩展到文化素质课、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须课。

李建保表示,随着“冬季小学期”的不断发展成熟,海南大学很快能够实现“名师进讲堂,学生终生受益;名师进团队,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名师进社会,增强海大社会服务能力的显示度”的目标,也将为海南高校吸聚和利用“候鸟型”人才起到示范作用。(本报海口1月30日讯)

//www.hainanu.edu.cn

该文发表于 2016/2/24 11:52:00 已被 编辑 2016/2/24 11:53:00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24 hain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