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新闻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

【海南日报】海南大学张玉苍:做变废为宝的“魔术师”

2016.05.18 08:29

海南日报

张玉苍在实验室工作。 本报记者 陈蔚林 摄

学成归国 奉献琼岛

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他的办公室进门就是一个大立柜,没有摆放奖章、奖状、荣誉证书,走近一看令人忍俊不禁:十来个塑料袋里分别装着瓜子壳、花生壳、香蕉茎杆、水稻秸秆……他笑言,“这瓜子壳还是学生嗑出来的。”

身为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归国博士后张玉苍为何有这样奇特的“收藏”?我们心里的问号在随他走过一间间实验室后得到了回答。

原来,他“收藏”的生物质废弃物大多含有丰富的纤维,经过资源化利用后可以开发出一系列新型、安全、高性能及高附加值化的产品。

张玉苍告诉记者,1999年至2006年,他在日本东京大学取得农学博士学位之后,又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的“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在日本东京农业大学围绕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博士后工作。这期间,他一边感受着发达国家蓬勃发展的低碳制造产业,一方面读着中国因焚烧秸秆导致飞机无法正常起降的新闻,感慨万千。

“还是要回国去。”巧的是,张玉苍发自内心的声音与海南大学面向全球招聘人才的声音有了重合,谱写出动人的乐章——2011年7月,张玉苍作为C类人才来到海南大学,不仅得到了可观的科研启动经费和安家费,还拥有了4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被评为“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后,其科研项目又进一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在其他省区市,一个教授能够得到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实验室已经很不错了。海南大学还承诺每年为我招收1名博士生、3名研究生,他们的到来为我的研究增添了不少助力。”他一一作着介绍,这间实验室里,学生们在用造纸厂排弃的绿泥、矿渣、粉煤灰等制造砖石;这间实验室里,学生们正在对香蕉茎秆进行生物脱胶,使之成为造纸原料……

记者看到,张玉苍团队利用造纸厂废液主要成分——木质素磺化改性后制备的污水絮凝剂,只滴下几滴就让一桶黑乎乎的工业废水变得澄清,只在桶底留下一团絮状的黑色垃圾,为下一步的污水处理工作节约了大量资源和时间。

“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我们要做让它们变废为宝的‘魔术师’。”包括刚刚提到的几项研究成果,当前,张玉苍已经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百余篇,以第一完成人申请国际PCT专利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主持完成及在研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几乎每一项都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关。

张玉苍说,来到海南,他的研究思路和领域又有了新的拓展,目光从生物质废弃物延伸到固体废弃物,也更注重于把研究成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可——2013年,他获得国际能源界誉为最负盛名的“国际埃尼奖”候选人提名,大大提升了海南大学乃至海南省在环境与能源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他也开始爱上这片资源丰富的滨海沃土:“去年,海南省政府将低碳制造产业列入了十二项重点产业,我的研究方向正好符合地方经济和产业化的发展需求。可以说,我来海南真是来对了!”(本报海口5月17日讯)

该文发表于 2016/5/18 8:29:00 已被 编辑 2016/5/18 8:35:00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24 hain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