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三亚南繁基地的春耕图景中,一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精播机正勾勒出种业现代化新轨迹。
由海南大学牵头实施的“粮食作物规模化制繁种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以“边研发边推广”的创新模式,构建起科研与生产的双向赋能通道,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新范式。
“这一创新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技术研发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边研发边进行小范围试点,通过快速反馈不断优化技术,确保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转化并落地应用。”项目负责人、海南大学教授杨然兵表示。
2025年3月24日,项目组在海南东方进行制种父母本插秧机和水稻直播机的示范推广。来自海南农乐南繁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海南海亚南繁种业有限公司、浙江小精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国机海南公司等十余家制种企业和几十名农户观看了机器演示。

在演示现场,只见项目组研发的水稻直播机在传统播种技术存在的不均匀性问题上实现突破,确保了播种密度均匀、提高了发芽率,显著降低了人工劳动力需求,提升了作业效率。现场演示的工作人员介绍,使用该设备后,田块整齐划一,水稻生长更加均匀,后期管理更加省时省力。
2025年4月2日,项目组联合青岛普兰泰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三亚召开了悬挂式五行玉米小区精播机(区试五行)、牵引式四行玉米小区精播机电驱智控版升级版、四行玉米双小区测产收获机的示范推广现场演示会。
在演示会现场,可见装备突破预分种锥体均匀分种、气吸式双种腔分离排种与清种、行长精准调节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北斗定位控制系统。“能看到玉米育种专用机械的成果研发推广我非常欣慰与高兴,育种专家终于可以解放双手了。”玉米育种专家、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程相文在现场表示。

近年来,聚焦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该项目创新研发了精选分级、智能精密种植、去雄授粉、低损高净度智能收获等技术与装备,解决了制繁种过程中自净差、种子损失率高、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不同于传统的研发模式,项目组强调技术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应用,缩短了科研成果转化周期,确保每项技术紧密契合生产需求,避免了科研成果滞后于实际需求。

“‘边研发、边推广’这一模式推动了技术的快速应用与实践,提升了生产效率。项目在海南三亚、海南东方、山东东营、浙江遂昌、甘肃酒泉等地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受农业生产者的欢迎,助力粮食作物制繁种的智能化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杨然兵表示,未来,项目组将继续深化与农业生产一线的对接,进一步推动现代制繁种技术装备的普及应用,探索更多“边研发边推广”的实践路径。持续优化技术,提升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原文链接:
https://app.kjrb.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844/323462.html?isShare=true&xyt=1744614187708
编辑:王一钦
审核: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