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理学院物理系叶巍翔教授在国际TOP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发表学术成果

2021.10.08 17:42

近日,理学院物理系叶巍翔教授在单颗粒暗场光谱成像技术的传感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该成果以Multiplexed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by Single Plasmonic Nanosensors”为题发表在国际工程技术领域的顶级期刊之一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该期刊2020-2021年影响因子为10.618属于SCI一区top期刊(中科院分区)

鉴于目前的主流分子检测技术无法实现以高通计量与高精度地检测目标分子,叶巍翔教授与德国美因茨大学的Carsten Sönnichsen教授等人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高光谱暗场成像技术,并采用金纳米颗粒作为传感单元构建成单颗粒等离子激元纳米传感器(Single particle plasmonic nanosensor,NanoSPR)NanoSPR传感器相比于其它传感技术,具有光学信号强、稳定性高、单分子检测灵敏度高、易于标记且生物兼容性好等优势,有望为研制具有高通量无标记并行检测能力的传感系统带来新的突破点。在此基础之上,叶巍翔教授等人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以推广 NanoSPR 传感器在微纳米传感领域应用,并为纳米级界面分子动力学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法 (Nano Lett. 2021, 21, 5, 053-2058Nano Lett. 2020, 20, 4, 2423–2431; Chem. Mater. 2020, 32, 4, 1650–1656; Nano Lett. 2018, 18(10), 6633-6637; J. Am. Chem. Soc. 2018, 140, 51, 17906-17901)。

在这篇新发表的论文中,叶巍翔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适配体功能化的编码型NanoSPR传感器并实现用于水溶液中的痕量重金属离子检测。该论文表明NanoSPR 传感器可痕量重金属离子的多重检测提供具有高通计量与高精度能力的高效率检测平台。

 

 

该论文的全文链接为: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6566321007259

叶巍翔教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天津师范大学的王程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海南大学理学院为论文第一作者及第一通讯单位。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24 hain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