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海南大学钙钛矿电池效率达26.92% 以0.03%微弱差距紧追全球最高纪录

2025.03.24 10:41

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在新型光伏器件研发中取得阶段性进展。该团队自主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经国际权威的中国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验证,稳态认证效率由2024年12月的26.54%迅速提升至2025年3月的26.92%,直追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最新公布的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世界最高效率纪录(26.95%)。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认证效率是国际公认的核心技术指标,由权威机构在标准测试条件下验证,其微小提升往往意味着材料设计、器件工艺等底层技术的实质性突破,因而成为全球钙钛矿研发团队竞逐的重要指标。该进展标志着海南大学新能源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在钙钛矿光伏器件制备技术水平上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图1 海南大学认证效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团队核心成员郭锐博士表示,团队建设的能源光电智能协同高通量实验平台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已投入运行的钙钛矿薄膜自动化旋涂制备系统,通过工艺参数数字化控制实现了制备流程标准化,配合光电性能快速检测模块构建了"制备-表征"闭环优化体系。团队科研骨干郑子威博士阐释道,团队基于钙钛矿光伏器件的微观物理机制研究,在界面能级匹配优化机制与载流子传输动力学调控等关键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性理论创新,为器件性能优化构建了全新理论框架。研究通过平台标准化工艺流程与团队原创技术方案的深度融合,形成推动效率突破的'双螺旋'协同驱动模式。

2024年7月举办的海南省钙钛矿光电技术进展和产业化情况研讨会明确指出,海南年均超2000小时日照时数与热带海洋性气候的组合,为钙钛矿光伏技术研发提供了双重战略价值:既是模拟东南亚市场应用环境的天然测试场,更是验证器件湿热稳定性的关键基地。

团队依托这一区位优势,系统性开展光伏器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衰减机制研究。在技术转化方面,团队正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建光伏器件中试基地;同时针对海南建筑节能需求,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适配性研究。团队海外新引进人才董碧桃研究员指出:"我们始终坚持‘夯实基础、稳扎稳打’的研究理念。当前效率值的提升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但钙钛矿光伏技术的产业化仍需攻克长期稳定性、大面积制备等关键难题。"

图2 海南大学最新认证报告

目前,团队正加速推进技术参数的优化验证,并积极筹备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平台。团队将持续完善能源光电智能协同高通量实验平台建设,计划于2025年底实现"计算设计-智能制备-精准检测"全链条技术闭环。通过整合海南独特环境优势与自贸港政策资源,团队力求以务实创新的科研态度,为全球新能源技术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24 hain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