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沛统:旅游学院17级旅游管理一班学生。2020年2月在家乡贵州省威宁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先后在贵州省威宁县殡仪馆、县北收费站等地值守。
“在我看来,只有该不该做和愿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当遇上该做而且愿意做的时候,还有什么是不敢的呢?”每次谈及抗疫经历,周沛统的语气都是那么地坚定且充满力量,仿佛曾经面临的一切风险都不值一提。
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熙熙攘攘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高速运转的城市仿佛被按在了定格。家乡确诊病例的数据时时牵动着周沛统的神经,放假在家的他一心希望为防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此,他主动组建起一支抗“疫”志愿小组,加入了省团委的防疫队伍。
在参加防疫工作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周沛统先后辗转多处防疫点:殡仪馆、收费站、搬迁小区等;应对不同的防控任务:人员信息登记、体温监测、车辆信息筛查、消毒防护、分发口罩……无论在哪,不管干什么,周沛统用他的责任担当勤恳认真地做着尽可能多的事情。在疫情防控的紧张时期,周沛统和他的小伙伴们24小时轮值,面对紧张的工作节奏,周沛统笑侃:“能者多劳,我是精力比较旺盛的人,这些工作对我来说并不觉得累。相反,这段经历,带给我的收获却很多很多。”轻松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和感慨。
殡仪馆在普通人的印象中,是个神秘、肃穆而又带些阴森恐怖的地方。谈及在殡仪馆值守的那段经历,周沛统感受颇深。由于殡仪馆离家较远,加上疫情防控期间县城限制了车辆通行,那段时间他几乎没有回过家,每夜只得与同伴们在殡仪馆的门卫室里休息。周沛统坦言,起初大家都对这里特殊的场所有所畏怯,特别是夜幕降临,馆外悬着的绿色大灯便泛起清冷的绿光,将整个殡仪馆笼罩在诡谲的氛围中。虽然心怀畏惧,但大家都深知肩上担负着的责任,不时地相互鼓劲,不知不觉间,便将畏惧置之度外了。每一次逆行,都会成长;每一次奉献,都有收获。在殡仪馆值守的那段时间,周沛统一心一意沉浸在日常工作中,哪怕环境萧瑟、条件简陋,也无所在意,只剩下坚守岗位的信念。
其实,在周沛统最初报名参加防疫志愿者时,他的父母因为担心安全问题,并不支持。经过他的反复劝说,父母亲才松了口。“我知道他们很关心我,生怕我做这个工作不安全。但如果每个人都不主动作为,就比如医生不主动去救治患者,社区干部不主动维持社区秩序……那样的话疫情会主动消退吗?人们的生活会安心吗?” 周沛统对家人的关爱表示理解,也因自己的执拗让父母担心而感到于心有愧,但他仍怀着“舍小家为大家”的信念,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疫情防控中。他始终坚信,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疫”中,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积极参与抗疫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这段经历给他带来的,不只是从骄躁向平和心态的转变,更有对生命的深入思考,甚至是对国家的了解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中的殷切希望。从曾经被保护,到今天保护别人,青年人披坚执锐、勇敢逆行,正是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人民的安危融为一体,为我们构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全世界,但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改变世界的一分子。我坚信,当疫情过后,经历过这场战‘疫’的青年一代,必将更加坚定、更加自信。”他如是说,眼底的光亮愈发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