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新闻首页 > 海大人物 > 正文

海大人物

木兰学者| 周唐二老:嘉惠学林,垂范后来

2020.11.25 10:57

近日,在海南大学公布的首批“木兰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中,有一对耄耋老人特别令人钦佩,他们就是周伟民、唐玲玲教授夫妇。两位老教授用三十年的时间伏枥勤耕、呕心沥血,最终成就了海南史学巨著六卷本《海南通史》,正如唐代诗人贾岛《剑客》诗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周唐二老就是“十年磨一剑”的剑客。

 

 

 

 

严谨考证,舒展海南历史

时间追溯到1988年海南建省后的第二个月,因为一次机缘,周唐两位老教授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来到了海南大学工作。海南的山山水水、碧海蓝天,纯净清新的空气以及纯朴善良的民众,让二老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这份喜欢随之化成了对海南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的人民的热爱,并为之奉献自己的余生。在时任省委主要领导的倡议和支持下,周唐二老决心拓荒修史,为他们的新家园填补上区域史研究的一大空白——《海南通史》的编撰从此拉开序幕。

编撰中,周唐二老首先以海南原住民黎族为起点,开展大规模田野调查工作。随后以田野考察的实际与史书的记录相比照,每章每节都力求严谨,力图收纳、编撰有关海南历史最详尽、准确的资料。

自开始田野调查到《海南通史》(6卷本)成书出版的三十年间,教授夫妇二人走遍海南山水村寨、不辞辛劳探访古代遗迹,用脚步丈量,用笔尖记录,收录了诸多珍贵的民间史料,个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相对于汉族的文字资料,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获得则要困难得多,比如海南岛的先住民黎族,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文化只能是口口相传,或以传说故事讲述,或以实物呈现,或以文身、织锦表达等等。要获知这一切,就只有进行田野调查。从1989年开始,二位教授开始田野工作,他们几乎每年都有若干次田野调查,时间长短不一。通过调查,他们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如在昌江黎族自县王下黎村,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黎族独特的文身文化、树皮布、烧土陶、织锦等,这些都是前辈学人极少关注与发掘的黎族传统文化。

   著书过程中,周唐二老对一些问题的考证堪称谨严,每一处疑点,他们都要经过田野调查,将获取的资料与文献记载作比对然后得出合理的结论。在两位老教授看来,海南岛文明史的研究不能局限于海南岛本土研究。海南不是一个封闭的地理概念,环海而生的海南人下南洋,数百万琼籍侨胞居海外,海南文化与世界文明相互交融。为考察海岛族群、侨胞文化,两位教授走出海岛大陆,北上粤桂黔,南下新马泰,直至北美欧洲,凡与海南和海南人有关的事情,都在他们的探访调查范围之内。

三十年躬耕,数万里跋涉,两位教授为海南献上了一份又一份厚礼——《海南通史》《海南地方志丛刊》《海南黎峒习俗考略》《海南家谱研究和海外移民实录》……一部部专著先后面世,一个个海南文史“密码”被渐次破解又重新排序。

作更路簿,捍卫南海主权

更路薄,是海南渔民在历时数百年远航南海诸岛捕鱼、航运等活动中,记载南海航海路线、岛礁名称、海流等航海知识的手抄本小册子,起源于明初郑和下西洋前后。

然而,更路薄多用海南方言记录,晦涩难懂。为了整理、研究更路薄的内容,周唐二老遍访海南各个村庄,向渔民们一遍遍咨询,对更路薄逐词逐句翻译,了解各个岛礁名字的由来。唐玲玲教授讲到,有些老渔民家,他们一遍又一遍去,一点一点揭开更路簿的秘密,记录的本子换了一本又一本,积累了厚厚一摞。

“潭门的老船长告诉我,南海北礁被称为‘干豆’,这在更路簿里也有记载,原因就是潭门渔民出海总要在船上带一些豆子泡发豆芽。最初的渔船经常在北礁触礁沉没,后来的渔民们经常能在这里拾获不少沉船遗留下的豆子,而且豆子经过日晒,大都已经干瘪,因此潭门渔民就将北礁称为‘干豆’。”周伟民教授举例说到,这些如“干豆”的乳名,为国家在法定南海280多个岛礁命定“官名”时起了直接参考作用。

2015年8月,《南海天书——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定稿出版。在这部学术专著中,他们用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搜集整理研究海南渔民世代相传的《更路簿》,有力地证明了南海为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以及最早进行有效行政管辖,为我国维护南海权益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我们很感欣慰,2016年7月13日国务院发表的中菲南海争议白皮书中,‘更路簿’就被作为证明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主要依据之一,里面的不少表述使用的是我们的研究成果。”周教授说到。

无私奉献,尽展师者风范

熟悉两位教授的人都说,“奉献”是他们除了“敬业”之外的另一个标签。这些年,他们的生活十分简朴,大部分的收入都用于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还自费收购了珍贵的树皮衣、黎族龙被等实物。这些价值不菲的藏品和工作室里60多个书架的书籍,以及他们在海南岛内做田野调查,特别是在黎族聚居地做考察时拍摄的大量照片,都被他们一并捐赠给了海南大学。

周教授常自谦地说,他们只是一介普通的教书匠,一辈子教书,是一名问心无愧的合格人民教师。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匠者,也可以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精。周唐二位教授,就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名副其实的书匠,书教得好,书更写得精彩,这种精神,在他们的治史历程中得到完美呈现。

平日里,在美丽的海大校园,我们总是能看到两位老教授,早上相携而来,晚上相扶而归。两位老人,每日清水一杯,青灯一盏,粗茶淡饭,清心寡欲,但总是忙碌依旧,恩爱依旧。他们精神矍铄,心态平和,在一间静谧的工作室里,伏案研读史料,笔耕不缀,周围一片书海相伴,此情此景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文字整理:叶佳慧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24 hain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