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中旬,海南大学的名字,出现在全国各家报纸和网站上。 原因是这所大特区惟一的综合性大学取消了退学制度。这不仅在我省高校属创举,在全国高校也是新鲜事。 退学制度是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一个方面。据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黄守超介绍,该制度目前被国内高校普遍采用。退学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属于高校对违纪学生的一项处分。另一类则属于正常退学,有三种情况:学生学业考试不及格或是没达到规定的学分;学生修读的时间超过规定期限;学生健康原因。海大取消的退学制度,专指学生学业成绩没达到规定学分而实行的退学。 根据《海南大学本科教育学分制条约》:学生一学年内不及格的课程累计达到16学分以上(含16学分)转为试读,试读期间不及格课程再次累计达到16学分以上(含16学分)则作退学处理,或由本科降专科。 这一规定从今秋起改变。从新学年开始,海大学生任何一个科目考试不及格都可以重复修习。对于未能及时修够学分的学生,学校会适当延长学习期限,其中高职延长1年,本科延长2年。如果到时再修不满学分,学生就只能领结业证回家了。 因退学制度备受关注,海大历史上已是第二次。 20世纪90年代初,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出现了房地产热、股票热和各种开发热,置身其中,海南大学这块教书育人的净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位国家领导人在视察海南大学后曾发出感慨:在图书馆和教室里,灯头比人头多。 “治乱要用重典。”海大校长谭世贵当时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这位法律专家在海大实行了考试制度、学分制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后,在1994年推出重典———对考试作弊的学生予以勒令退学。此令一出,师生、家长一片哗然。 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海大顶住学生家长纠缠、学生本人恐吓和哭闹等各种压力,对考试作弊的20多名学生作了勒令退学处理,将学业不合格的110多名学生转为试读生或作退学处理。直至1997年海大通过教育部本科评估后,作弊者才被改为留校察看。
退学,学生不能承受之重 10年前,考试作弊要被退学;10年后,退学制度被取消。海大对退学的态度,为何有如此大的变化? “这是办学理念的根本转变。”海南大学校长谭世贵给出了答案。 谭世贵说,退学制度的出发点是为了抓学风,在整体上也有利于学校管理,但忽视了退学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影响。退学真正落到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家庭上,可能就是毁灭。 取消退学制度,对新学年本要遭遇退学噩梦的海大学子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该校信息学院2002级学生张伟(化名)这个暑假没一天轻松。他在上一学年是试读生。“期末一考完,我就知道自己又‘挂’(考试不及格)了好几科。”假期成绩出来,张伟果然又是两门不及格。试读期间,他一共“挂”了18个学分。按照以往规定,他只能降为专科或退学。 张伟是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带着全村人的骄傲踏进了大学校门,张伟一时有些找不着北,因为不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且学习不够用功,大一期末他有4门课不及格,累计达到20个学分。大二成为试读生后,他对学习不敢掉以轻心,整天就想着补学分,越着急,心理压力越大。考前明明会做的题,一进考场什么都没想起来。 像张伟这样的学生还不少。据海大宣传部副部长黄丽芹介绍,学校希望通过试读向学生提供机会,但一些学生把机会当成压力,心理变得很脆弱,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本来准备得很好,最后还是考砸了。 如果根据以往的教学管理制度,海南大学今秋本科、高职将有160多名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被退学。 退学制度被取消,可以说是遂了这些学子们的愿。记者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等高校随机采访了40名学生,大家一致认为取消退学制度,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 海南大学信息学院2002级学生胡晶鑫说,一门课四五个学分,16个学分一般3—4门课,对于刚进大学校门的大一学生来说,如果学习自觉性差,就很容易踩上“地雷”成为试读生。他们班60人,试读的就有七八个。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2002级学生蒋锋说,退学制度主要是为了抓学风,但无形之间给了学生很大的压力,强制大家在一个压抑的学习环境里学习。取消退学制度后,给一些学生重修的机会,学校管理更加人性化,大家在宽松的环境里学习,更能健康成长。 海南师范学院教科部的小王同学说,对于被退学者来说,今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但退学留下的挫折感,永远会是人生一个阴影。 人性化与教育质量的冲突 取消退学制度,给海大信息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明宝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该学院初步统计,新学年有20个试读生因不及格学分超过规定而面临退学。家长的说情电话一个又一个打到他那里。 “从人情上说,我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被退学,但学校制度又必须执行。”陈老师说,“还好,现在有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制度让我们执行了。”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从事多年学生工作的黄乐老师说:“对于学生,被退学将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尤其是来自贫困山区、落后农村的学生,祖祖辈辈几代人‘跃出农门’的梦想都破灭了。这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希望看到的。”他认为,学校有责任把每个学生教好,而不是通过退学,把部分学生“扔”给社会。作为学校,应该尊重和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作为老师,要千方百计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才。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如果还是对学生“嫌差爱优”,一味地通过退学解决差生问题,绝对不可取。 当然与学生的一片叫好声相比,教师的意见也并不统一。 退学制度,必然会对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造成一定的伤害。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训的教师自然不乐意见到此类现象的发生,但也有人担心学生会心存侥幸投机的学习心态,这一点成为教师争议退学制度的焦点。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认为,学校培养学生如同企业生产产品一样,只有保证质量才能适销对路。如果学习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不被退学,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发展。该退学的学生不退学,就占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按照目前高等教育的体制,大学生几乎100%毕业。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竞争的压力,学习不够努力。这种现状不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保证大学毕业生的质量。 人文关怀如何避免与教学质量的冲突?这是取消退学制度后,教师、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黄守超说,海大对因学业成绩不及格实行的退学制度进行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校既要维护自身利益,也要维护受教育者的利益。从某种程度讲,维护受教育者的利益也是维护学校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放松学习,学校对学习年限的限制,就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促进作用。 谭世贵还有一条治校理论:优秀的教师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海大近年来在全国广纳贤才,3年内引进280多名教师,其中教授30多人,博士约50人。仅今年上半年,就已引进80多名教师。 实际上,取消了退学制度后,海大学子并不是从此就“高枕无忧”。校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另外,如果延长学习时间,每年还得交纳一笔不菲的学费。可见,延时学习也不是件轻松事。 主体意识:高教转型下的新话题 “主体意识”,这是谭世贵校长在介绍取消退学制度这一事件中,经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 当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发展,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今天,一个问题越来越凸显在众多高等学校面前———在高校扩招后的新形势下,学生与学校教育教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今年9月9日,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师德论坛”提到: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谭世贵说,长期以来,学生都是学校的管理对象,为了要管住学生,校方往往会给学生戴很多“紧箍咒”,比如说不学习就退学。现在,我们开始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不仅仅只在理论上讨论,而应从学校的组织建设上,从学生在学校的地位上来正视这一问题。 海南师范学院一位从事了30多年教学的老教授说,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常被比喻成学校的产品。学校的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如何,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它与学生的参与,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及对学习的认识、态度、动机,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是学校非常重要的正式成员,离开了学生这个成员,就谈不上学校的教育,这就决定了学生本身就具有这样的主体性。 “学生如果是正式成员,那么,他们在学校中就要有一个主人的地位,不仅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有一定的责任,也包括参与学校管理、改革与建设的权利。”谈到学生的主体意识,谭世贵有着很多设想。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海大又会给大家一个惊奇。 (姚莉莉 肖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