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正文

海南大学创始人林施均:将那一片“大海”变成“海大”(上)

时间: 2004年11月15日 08:11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编者按:1983年,时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的海南人林施均被海南行政区隆重请回海口,创办呼声很高的综合性海南大学。他带着自己的老伴前来百废待兴的海南大学校址,望着一片汪洋与滩涂,决意将那一片“大海”变成“海大”,完成他此生的绝唱。本文将分上下篇叙述这位老前辈的主要人生经历和背后的历史变迁。敬请关注。 1998年11月3日,原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的海南人林施均在古城西安度过他的80寿辰。这天,他接到一份情义深长的电报:“尊敬的林施均书记:正值您80大寿的大喜日子,海南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特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海南大学,这块您曾辛勤耕耘和播种过的热土,‘过去是大海,现在是海大’,在昔日荒凉的滩涂上,已矗立起一所完备的综合性大学。作为学校的第一任党委书记,您所做的开创性工作为海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您的光辉业绩、卓越智慧和艰苦奋斗的风范永远是海大开拓进取的精神财富……”在儿孙和亲朋好友的簇拥中度过生日的林老对着刚来的电报,神情喜悦,心里为之大感快慰。是啊,这可是他晚年最值得书写的一笔了。自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抗大,中间只有1950年间回过老家文昌,此后的日子都在内地任职,直到1983年海南大学创办,他才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当年海南行政区在全国范围内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创办海大,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筹备小组在全国考察一番后,林施均终于以其深厚的资力与办学经验和敢于开拓的精神,尤其是为故乡奉献才智的心愿,成为创办海大的首位人选。这一年,他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 1918年11月3日,林施均出生在海南文昌。他出生时,父亲已在广西北海、越南一带做生意,家境富裕。兄妹四人,他排行老二。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似乎注定着要过一种动荡的充满着艰难选择的生活。1933年,林施均随父亲来到广西北海中学(原合浦一中)读书。这是施均初到北海时在相馆里的留影。他眉目清秀,紧抿着嘴唇,梳装齐整地面对镜头。也许这张照片带给他从未有过的感动,这位聪敏的少年学着当时时髦的做法,在相片后面来一首自题诗:昨天是我兮,今天是我兮,明天还是我兮,永远是我的形态兮。如果这还算一个少年人对生命对时光的朦胧感悟而写成的诗句的话,那么,这位曾在中国诗坛活跃过的诗人,从那个时候起,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直至用诗歌来当作武器,就该有些年头了。 2003年11月,海南大学建校20周年大庆。林施均作为该校的开创者之一,被海大请回参加庆典活动。我有幸在海口见到这位依旧风度翩然、气质优雅的老诗人、老革命,他的身旁,是那位在革命队伍中有才女之名的林老的夫人段克强女士。现在,当战争的岁月已然远去,这位曾充满豪情的老革命身上透出更多的是诗人的儒雅和敏感,他与老友谈得更多的还是他挚爱了一辈子的诗歌。他送给我一本他新近出版的诗集叫《岁月情深》。他的诗歌不仅流溢出壮怀激烈的豪情,也有活力四射、温情脉脉的情愫在荡漾。比如那首《今年的夏天》,清淡的几笔,似是信手拈来,读来让人涌起一种莫名的乡愁:“今年的夏天/岛上的菠萝蜜/熟得很早/其中有一个属于我//今年夏天/林中的养鸡场/发展很多/其中有一个/属于我的亲人。”而他70多岁高龄写的那首《五月的家园》更是婉约清丽,看不出诗作者已经是一名夕阳老者:“流动与闪烁的/五月的家园/颜色随意/勾画潇洒线条//抑扬与顿挫的/五月的家园/跃动枝头/一只会唱的画眉……” 诗集里还有很多韵律优美却又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诗句,有一些是他早期充满着激情、同情底层的诗篇。1936年秋林施均到广州读高中,那正是抗日运动的高潮期,凡有血性的青年都不会苟全生命,躲在时代的洪流后面。林施均参加了“广州艺术界抗敌协会”诗歌组活动,接受新诗歌大众化的进步思想,是《广州诗坛》的第一批参加者。1937年2月,他写了一首反映当时清洁工人的诗《倒马桶之歌》以及一系列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诗,在广州诗坛有了自己的声誉。然而,那不是一个能够以优美的诗歌来愉悦自己、试图留下文名的时代。1938年林施均19岁,抗日救亡的歌曲在呼唤着他,青纱帐、甘蔗林在吸引着他,他已顾不得父亲为他做的继续求学的安排,他的就读中山大学的大哥也希望自己这位悟性很高的弟弟能够完成大学学业。但是,看起来很文雅的性格温和甚至有些柔弱的弟弟,却如此的去意决绝。从广州到延安,这一路上该如何走,父亲和哥哥难以设想。以为那一走几乎等于是生死离别,父亲对这位充满救世情怀的孩子投以眷恋而绝望的目光,默默送远。 这位南国诗坛的活跃分子带着他的诗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了。与他结伴的是几位热血青年。不必叙说沿途的艰难与危险,他们终于在4月到达延安。这位斯文温存、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诗人,被安排进“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学习,期满结束,他学业优秀,被留校当教员。当年在延安的有几位海南老乡,而林施均以标准的普通话、较高理论水平而备受老乡和战友们的尊敬。在后来的日子里,谦逊的林施均从来不会跟别人炫耀他的这些经历。他在延河边驰骋,在宝塔山下操练,聆听第一代领袖们的鼓动和演讲,亲历了延安时期主要的运动,他看到了壮烈,也看到党内斗争的残酷,但,他从未放弃对那个美好理想的信念和追求。 1938年几乎同一个时候,在河南某县城关西门里,一位叫段克强的女孩被迫离开家园,参加抗日救国宣传队工作。她开明的父亲让她读当地的女子师范,这在当时当地可是稀奇事。日本的烧杀抢让她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家园,她的求学理想和一个女孩子的美好梦想全部化为乌有。 在遇见林施均之前,队伍中曾有女友问她要嫁一个什么样的人,耿直而浪漫的段克强毫不思索地冲口而出:“不漂亮的我可不要!”当时引来姐妹们的哄堂大笑。说这话时她也没有多想远方真有一位潇洒的男子在等着她。也没有想到日后她会随着他来到海南岛,将人生最后漂亮的一笔写在这片熟悉而陌生的土地上。 他将“大海”变成“海大”(下)

该文发表于 2004/11/15 8:11:00 已被 xiaojing 编辑 2004/11/15 8:11:00

关闭

.
  1. 书记信箱校长信箱
  2.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05-2019 hain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