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生在学术交流会上演讲。
林汉生教授全家福。
【海南日报】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春煜 周廷婉
日前接大洋彼岸友人的电话,知道林汉生教授已乘风归去,我们不禁黯然神伤,有幸两次和他会面的情景顿时浮现在我们的脑际。
在美国的华人学术界,林汉生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一提起他来,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他历任美国加州索诺玛大学历史系教授,太平洋研究所执行部副理事长、新中国教育基金会会长等职,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78年秋,林汉生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故乡海南。记得在一个周六的上午,林教授应邀在海南师范学院礼堂作了一场“面向世界 展望未来”的演讲,在他饱含情感的话语中洋溢着对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激励学子们认识自身潜力,勇于开拓创新。他的讲话不时被掌声打断。演讲结束后,学子们纷纷涌向林教授,请他签名留念。
林汉生教授这一生,也曾经历过诸多苦难,但他一直坚韧努力,最终成就斐然。
充满苦难的童年
林汉生1930年出生在文昌市会文镇沙港村一个书香世家。祖上出过进士,父亲林敬修有学问、识大体,曾任会文镇的镇长。他幼时曾在会文小学受启蒙教育。1939年由于日军侵琼,年仅9岁的林汉生开始了流亡学生的生活。他随家人从沙港湾经广州湾(今湛江)逃难到粤北,先后就读韶关中正小学和琼崖中学。1945年初,粤北形势一度紧张,林汉生随父亲向粤赣边境转移中被日军逮捕,后来相机逃脱,但再也找不到他的父亲。出于对日本鬼子的无比愤恨,汉生毅然报名当兵,他上过初中,被接纳为军队的文书,在军队服役了两年。1947年进入广州,读中德学校高中。1949年升上高三年级时由于时局的变化,家人让他离开广州前往香港,没住多久又从香港乘船回海南。林汉生一心向学,他凭着自己的优异成绩,被海口市国立华侨一中(今海南侨中)录取,度过了他高中最后一年。1950年五月的一天,他只差几个星期就可以领到一张高中毕业文凭了,家人却担心解放军来了前途未卜,因此决意让林汉生随家人匆忙逃往台湾。林汉生为此郁郁不乐,抵台不久,他通过考试,入读台湾大学政治系,主修国际关系。他的录取专业,将决定他今后的人生方向。林汉生回忆在台大学习时的情景说,学习任务很重,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直到关门才离开。功夫不负苦心人。1954年他以政治系第一名毕业,其毕业论文是《论美国苏联和中国二战后的三角关系》。大学毕业之前,林汉生在学术成就和社交活动上都有很好的口碑。毕业后,他立即投入准备出国的考试,报考的是政治学系的国际关系专业,需要提高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才能通过。外交官英语口试的主考官是叶公超,当时叶先生用英语提问,林汉生沉着镇静,大声清楚地用英文回答他的问题。叶先生脸上掠过一丝笑容。时隔不久,林汉生被一所美国大学录取却没有钱买飞机票的消息传开了。关心林汉生学业的郑介民不愧是个超级侦探,当天就把汉生接到他家,安抚了一顿,并把林汉生介绍给陈致平大使(海南人)。林汉生受邀在圆山饭店和陈大使共进早餐,吃完饭,陈大使给了林汉生六百美金路费,让林汉生受宠若惊。有了这笔钱,林汉生有了底气,准备接受南卡大学的奖学金,踏上新的征程。
在美国留学的日子
1955年8月,林汉生买了机票飞往美国旧金山。他入读的大学在南方卡罗来那州哥伦比亚镇,他没有在旧金山停留片刻,直接买了一张火车票就向目的地奔去了。买了火车票后,这时他口袋里只剩下60美元。
南卡大学是美国南方一个知名的高等学府。林汉生报到后,教授安排他和一个美国学生合住一套公寓,以帮助他练习英语口语,房租一个月只需15美元。他的奖学金是每年1100美元,学费全免。他在食堂吃饭,一天的伙食费不到一美元,他没有其他的花费,不去看电影,也不去看体育比赛,省下了不少钱。作为历史系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他选了两门美国史的课程,希望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美国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方法。另外,他还先后修了欧洲外交史、政治理论、国际法,还有美国外交。他的硕士论文写的是1920年代美中关系,这就需要花大量时间搜集资料和投入写作。他想起了纽约之行,那里的海南同乡会也许可以给他提供一个住处,他还可以在中餐馆打一份工维持生计,在那里完成他的硕士论文。
于是他驱车前往纽约,进入布鲁克林区的琼崖同乡会。寄宿在这里的都是海南船员,他们是二战时期到美国来的。亲不亲故乡人,他们十分热情地接待这位青年学子,免费给他提供了一间住房。林汉生在曼哈顿一家写字间当档案管理员,有时晚上还到中餐馆当服务员。1958年,他抓紧时间写完了论文,寄回南卡大学,随后不久便顺利通过了。
志存高远的林汉生打算选一所好大学继续深造。于是他试着给神往已久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系寄去攻读博士学位申请书,几周后就收到这所著名大学录取信。1959年,他兴致勃勃地走进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始博士生阶段的学习。
在索诺玛教书、写作及服务社会
林汉生取得宾州大学博士学位,为他在美国的事业和前途奠定了基础,而林汉生也确实不负众望,为当初慷慨接纳他的这所国际一流大学增添了光彩。
当林汉生走出宾州大学校门,美国、加拿大多所高等院校频频向他招手,他从中选择了强调人文基础教育的索诺玛州立大学。他不仅担负授课和研究的责任,还服务于社区和民众,样样都干得出色,成绩斐然。林汉生深知自己学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中华文化对他的哺育。因此,他一直把祖国深深铭刻在心中。他先后为美国各种书刊杂志写了20多篇论述现代中国的文章,出版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和解:理论和实践》等英文专著,在美国社会中产生广泛的影响。此外,林汉生还帮助创办了《和平与改革》杂志,他当执行主编。
提议创办并筹建海南大学
1997年9月,我们重渡太平洋探望亲友。从芝加哥飞抵旧金山的当晚,恰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前夕。躬逢其盛,北加州海南同乡会陈文岳副会长特地邀我们一道赴我国旧金山总领事馆参加一年一度的国庆盛宴。
在宴会上,我们和林汉生教授再度会晤。睽隔二十多年,此刻的林教授已是皤然一叟,而精神仍健。餐毕,我们找了一个清静的角落与林教授茶叙。说起当年为筹建海南大学殚精竭虑的种种,林教授的回忆闸门慢慢地打开了:
1978年,林教授接到国务院侨办的邀请访问中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他已做好准备先在教育领域为中国服务。他先是写了一份19页的备忘录送交中国教育部提议创办海南大学,并述说其理由,获得了批准。然后,林教授回海南组成一个有党政官员参加的筹备委员会,负责海南大学的筹备工作。时任海南行政区党委书记罗天担任委员会主任,他和中国侨办林修德为副主任。他的当务之急是为创办海南大学筹款。筹款的工作重点是香港和泰国,很多海南人生活在这两个地方。林教授到香港,先去找了海南籍企业家周成泰、吴多泰和黄坚。这三位企业家热情接待了他,答应出任筹办委员会成员,并以他们的名义捐献了一栋大楼(即泰坚楼)给海南大学,他们还将在香港其他企业家中筹款。接着,林教授又飞去泰国曼谷。企业家林猷仁、林猷义兄弟安排他和十六位企业家代表坐谈,林教授特别强调高等教育对培养海南人后代的重要性,请他们慷慨资助海南大学。企业家们对此反应十分热烈。离开曼谷前,林教授还组织了由吴多泰、林猷仁、张光利三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为海南大学筹集资金。会上他们承诺建图书馆,林教授答应从美国寄赠科技书籍和期刊(后计1.8万册)。三人领导小组同意筹集数百万美元,作为大学的运作资金。林教授还拜见了前曼谷银行行长黄文波,他也表示支持。
在确认了筹办海南大学可动用资金后,林教授便重返海南落实大学用地的事情。他和筹委会主席罗天乘一辆吉普车,在海口和府城四处转,想寻找一块合适的土地。花了三天时间,结果选中了位于海甸岛的海南水产学校,这块地计有3000多亩,林教授认为这十分理想。报告送上去,政府很快批准了。
说到这里,林教授高兴地提高了嗓子说:“能够不花钱拿到这块地作为校址,也算是我对海南大学的一大贡献吧!”大家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www.hainanu.edu.cn
该文发表于 2016/11/16 18:08:00 已被 编辑 2016/11/16 18: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