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岁的李建保博士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教育人物。他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行动中脱颖而出,曾以清华大学教授身份出任青海大学校长。在他任职期间,青海大学旧貌换新颜,“5年的变化胜过以往40年”。
今年10月底,记者在海南采访时再次见到李建保,发现他的角色有了一个新的跳跃:前不久,他被正式任命为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而成的新海南大学首任校长。
李建保工作很忙。但记者发现,无论是在青海、在北京还是在海南,他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探索一刻也未曾松懈。如今,他更把自己的科研触角与曾经生活了三年多的青藏高原紧紧连在一起,他的心中升腾起“化学固沙”造绿洲的科学梦。
11月3日是个周末,记者趁他回北京开会的空隙,如约来到他在清华大学逸夫科学楼的实验室,近距离地感受了一个材料科学家的执着与理想。
沙盘、沙砖、沙石块……走进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人们很难把这些普通的沙子与李建保曾作为“国家863高性能结构材料专家组成员”的响亮头衔联系在一起。他的博士生何明生介绍说,这些沙子是他们用矿泉水瓶从青海湖边缘的流动沙丘取回来的。如今,他们已在实验室里用化学方法成功地把“一盘散沙”变成坚固的砖块。下一步,他们还要到青海湖边进行野外实验,用工业化生产的办法“批量制造”更大的“石头”。
那么,石头与绿洲有什么关系?
李建保说,沙子是不能长草的,但石头下面能长草,这是他在青海生活期间无意中观察发现的一种现象。当时,他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如能想办法把沙子变成石头,也许“沙漠变绿洲”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2005年底,李建保结束了青海大学校长的任期,回到清华大学。青海省政府有感于他对青海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决定聘请李建保担任青海省政府“科技顾问”。
身兼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的李建保心里琢磨,自己不能“只顾不问”,总得做点儿实事吧!于是,他根据青海省沙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的严峻现实,向青海省科技厅提出用化学材料把流动沙丘固定下来、进而局部形成绿洲的科研构想。
这项课题获得青海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李建保牵头,组建起由清华大学和青海有关单位2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开展协同攻关。
对于沙丘的防治,以往都是种树或播撒草种,但移动的沙丘不是使树被掩埋,就是草种被吹走,难于形成绿色植被。因此,在沙丘活动频繁地方亟须解决的,就是要防止沙丘表面的沙粒被风吹卷形成风沙。
李建保说,将化学胶质原地粘接形成多孔沙砖,使沙砖具备储水保肥、植物萌芽和绿化功能,从流动沙丘的快速固化到干燥沙丘的植被绿化,属于国际性新尝试,难度很大,目前已经攻克了其中的一些关键难题,有希望大面积示范实施。
如果真正推广开来,大面积喷洒化学胶体会不会形成新的污染?
面对疑问,李建保很肯定地对记者说:不会!因为他们使用的化学胶体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就像碘盐可以放心食用一样,并不是所有化学物质都会产生污染,我们使用的这种让沙子凝固成石头的化学胶体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副作用。”为了说明他自己所言不虚,李建保顺手从实验台上拿起一块沙石块,还特意用舌头舔了舔。
透过这个细小的动作,记者看到了一个科学家的坚毅与勇气。(马应珊、杨明方)
《人民日报》(2007-11-15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