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志愿者团队。
志愿者和患者玩游戏。
【南国都市报】 一支30余人的团队,兴致勃勃结伴同行,大家围在一起吃饭,甚至挤在同一张床上睡眠。
这其实是一支非常特殊的团队,其中有6名年轻人是来自于海南大学的志愿者,另外20多人来自于8个家庭,每个家庭中,都有若干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这是一项名为“防艾滋,反歧视”的为期两天的交流活动,6名大学生志愿者在省疾控中心专家的指导与支持下,与艾滋家庭同吃、同住、同游,以实际行动普及科学防御艾滋病的知识,他们的愿望是,让人们不再谈“艾”色变。 一起吃 “小公主”懂事得让人心酸 海大旅游学院大二学生刘飞平是校爱心协会的会员,这是一位来自贵州的侗族姑娘,她身材高挑,长发及腰,笑容温柔。 对于刘飞平来说,2014年6月11日,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就是在这一天,她对“艾滋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那天早上,她按约定与其中一户艾滋家庭对接,第一次见到9岁的巧巧(化名),眼前的小姑娘扎着精致的发辫,身穿洁白的连衣裙,如同童话故事中的小公主般漂亮乖巧。这个小姑娘,与她的父亲和母亲一样,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当我敲开他们的房门时,屋里烟雾缭绕。孩子的父母都在抽烟。看到我来,他们一边开窗透气,一边抱歉地对我解释,是因为发病时痛得受不了,抽烟是想缓解痛疼感。我看到巧巧在屋里玩,她早已习惯了这种呛人的烟味。”刘飞平说,巧巧和她的父母每天大把大把地服药,他们随身带着三大瓶药品。 “巧巧懂事得让人心酸。”刘飞平讲了这么一个例子:大家围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时候,巧巧婉言拒绝自己给她夹菜,并悄悄对她说,虽然这样接触没有什么,但还是注意点好。“我能感受得到,正处于活泼好动年龄的巧巧,在病魔的挟持下,每天都在克制自己的一举一动,自觉与别人保持距离感。” 在为期两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刘飞平牵着巧巧的手,带她参观海大校园,鼓励她努力学习,她很认真地对巧巧说,“希望你能成为我的校友。”对巧巧说这话时,刘飞平感觉心里又酸又痛,因为谁都不知道,属于巧巧的岁月还有多久。 一起住 志愿者照顾了“小红花”一个晚上 一个身穿红色小旗袍的小女孩让大家印象深刻,志愿者们亲热地叫她“小红花”。可能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小红花”的父母看起来有些消沉。志愿者姚瑶与他们对接之后,在为期两天的交流活动中,对“小红花”照顾得无微不至。“小红花”也特别依恋姚瑶姐姐,如同小尾巴一样紧紧跟在身后。6月11日的晚上,她和姚瑶姐姐挤在一张床上睡。只有5岁的“小红花”睡着之后满床打滚,姚瑶总是担心她掉下床,为照顾她几乎一夜没睡。 一起游 娃娃走不动姐姐来背 在海大农学院读大二的马殿叶对接的家庭有一个5岁小女孩平平(化名)。平平胆子小,一开始嘴巴闭紧紧的,基本不和人说话。马殿叶买来糖果送给平平吃,两个人的距离似乎一下子拉近了。去白沙门公园玩的路上,平平走不动了,马殿叶就一路背着她走。平平很快发现,眼前的大姐姐几乎有求必应。比如说,在金牛岭公园玩时,平平想去看鸽子,为满足她这一个小小的愿望,马殿叶一度脱离集体半个小时,手机又没电了,让等候她的人急得不行。 就读于海大信息学院的吴浪平是个大小伙子,在活动中,他摇身变成了“知心哥哥”。吴浪平对接了一个来自东方市的艾滋家庭,这个家庭的小女孩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可能是因为明白自己家庭的特殊性,小女孩性格特别内向,面对陌生人,只是低着头捏着裙角沉默着。吴浪平用最温和的声音和小女孩聊天,刚开始问上四五句,小女孩才回答一句话。他调动自己和小朋友打交道所积累的经验,和这个小女孩聊最轻松的话题,比如“你最想去哪里玩啊?你最喜欢吃什么啊?”慢慢地,小女孩脸上露出了笑容。活动结束时,她依依不舍地和浪平哥哥挥手告别,希望浪平哥哥经常打电话来。 一起玩 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是“猜动物” 为了让那些落落寡欢的孩子露出灿烂的笑容,志愿者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猜动物”这款游戏,为此,6名大学生抛开帅哥、美女的酷拽形象,一会儿“汪汪”叫着扮小狗,一会儿甩甩耳朵扮小猪,全天累得腰酸背痛,却又感觉非常充实。在海大材料与化工学院读大四的黄慧心是一名资深志愿者,她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与艾滋家庭接触的活动,亲眼见证了一个名叫毛毛(化名)的孩子从4岁长到7岁。 毛毛来自儋州,他的父亲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毛毛和他的母亲未感染这种可怕的病毒,母亲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每天辛苦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毛毛喜欢绘画,黄慧心经常会买画笔、颜料、童话故事书之类的礼物给他寄去。在8个艾滋家庭中,毛毛的父母是感情最好的一对。“下午我们一起去看海,在海边玩了三个小时,他们全程十指相扣。”志愿者刘飞平说,当时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难忘的体验 对“艾滋病”有了全新的认识刘飞平说,身为海大爱心协会的会员,他们经常在节假日进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孤残儿童交流。但这次体验活动与以往截然不同。参加活动的第一个晚上,她和另外5名小伙伴聚在一起交流心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大家都有满肚子的话想说,却又不能说出口。因为,有些秘密是需要用爱心贴上封条的。此前刘飞平曾听过关于预防艾滋病的讲座,当被老师提问面对艾滋病患者有何感受时,她茫然地摇摇头,说自己没有任何感觉,因为,这种病似乎是很遥远的存在。当天她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看到那些可怖的图片,恐惧感油然而生。然而,在和艾滋病患者零距离接触后,她有了全新的感觉:他们就像自己的邻居一般,有喜怒哀乐的丰富情绪,有酸甜苦辣的生活感悟。那些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人,对亲人和生活的珍惜程度,足以让人潸然泪下。 无奈的叹息 身边多数人谈“艾”色变 吴浪平是海南大学爱心协会会长。他说,尽管医学理论与实践早已证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只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接触这三种,不用担忧其他日常接触,但在谨慎为上的心理作用下,人们依然用生理上的疏远将艾滋病感染者排除在交际圈之外。而艾滋病毒感染者也在羞耻心理以及自卑情绪的影响下,有意无意地封闭自己。建立志愿者与艾滋家庭长期沟通交流的关系,帮助他们改良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是他们的愿望之一。 今年夏天,在招募志愿者时,一开始报名者挺多,后来,当大家知道这次活动并不是像平常那样进公园发宣传单,而是与艾滋家庭零距离接触时,陆续有人打电话退出。活动开展那一天,只剩了6名大学生到场。刘飞平悄悄告诉记者,因为担心父母不理解,她参加这项活动,至今没敢让父母知道。他们中间,只有吴浪平和黄慧心和父母交流并“坦白”过。吴浪平说,他为了让父母放宽心,多次在电话中说,这项活动是有专业水准的,有正当的防护措施,有专业人士传授相关知识和做法,和艾滋病家庭正常接触是不会有问题的。“听我很平静、很大方地陈述理由,父母便同意我参加这项活动了。他们无条件地信任我,让我自己拿主意,这让我感觉特别温暖。” 活动的影响 入围团中央评选活动金银奖据了解,这次活动得到了省疾控中心专家的指导与支持,活动全程由省疾控中心专家设计并陪同全程。吴浪平说,他们已经将该项活动的图片和心得进行了整理,形成材料,申报由团中央组织的“首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全国赛”。11月4日收到通知,他们团队所撰写的“防艾滋,反歧视”项目材料,已入围金银奖。
该文发表于 2014/11/10 14:52:00 已被 xuanchuanbu 编辑 2014/11/10 14: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