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海口网5月5日消息(海口晚报记者 陈敬儒)“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面对那些身处困难中的人们,助人的双手比怜悯的心灵更温暖。”这就是赵红亮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赵红亮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向群弟”10余年助学不间断
赵红亮是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虽然身有残障,行动不便,但他却把助人当作自己的事业,多年来坚持以公益事业为己任。五四青年节前,记者见到这位被誉为“向群弟”的海南大学教师赵红亮。
从2002年开始,一个叫做“向群弟”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到2012年的一个偶然机会,人们得知,“向群弟”就是赵红亮。
2002年,赵红亮考入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当时他从报纸上知道在抗洪英雄李向群的家乡,有个向群小学,那里有一些贫困的孩子,他决定给那里的孩子寄钱。家里每个月给赵红亮寄300元生活费,他攒下钱后,就以“向群弟”的名义,给向群小学的贫困生捐款。多时能寄出500元,没钱时寄出50元。“只是希望尽量帮助这些孩子。”赵红亮说。
后来赵红亮考上海南大学读研究生。他穿着破了洞的衬衫,却仍然每个月压缩自己的生活费资助贫困生。从2002年至今,赵红亮先后向江西高安县兴仁希望小学、海南向群小学以及白沙力乐小学、儋州那大三小等学校共捐款两万多元,图书近千册。
到敬老院当“半路”医生
别人过周末进影剧院听歌看电影,赵红亮经常趁周末到儋州敬老院“走亲戚”。“敬老院的老人和孩子都不再缺吃少穿,他们需要的是人性的温情和关怀。”赵红亮说。
从2002年起,赵红亮就和儋州市敬老院的老人和孤儿院里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赵红亮自学中医穴位按摩、药膳搭配、聋哑儿童心理辅导等知识,自购血压计、拔罐器等医用器具,定期到敬老院、孤儿院为他们做医疗保健。多年来,赵红亮已经成为敬老院、孤儿院的一份子,成为那里孤寡老人、孤儿最亲的人。
在赵红亮的努力下,一些孤寡老人头不昏了、腿不痛了,几位阿公、阿婆的血压记录也慢慢平稳了。通过赵红亮牵线搭桥,寄养在敬老院里的几名弃婴陆续被人收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毕业抉择 到最贫困的地方去
2006年,赵红亮大学毕业时,其家人在当地县委给他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却主动向学校申请到最贫困、最偏远的地方去。2006年7月,赵红亮来到国家级贫困县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
这里是黎苗少数民族居住地,教师稀缺、科技落后。两年来,赵红亮教过数学、英语、地理、政治、生物和自然,并且都是同时教授3到4门课程。刚到那里,赵红亮还以“民工”身份参加贫困边远校园危房建设,一个月下来,他变得黑了、瘦了,手脚起泡化脓,但他没有退却。之后,赵红亮把这一个月的工资寄给了当地一位家里发生重大事故的老师。
赵红亮表示,此次拿到中国青年最高荣誉奖章,是一份意外的惊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后要在新的起点上,用实际行动展现社会正能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www.hainanu.edu.cn
该文发表于 2014/5/5 9:03:00 已被 编辑 2014/5/5 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