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6月30日消息(记者 李传华)在海口,对城市管理关注的人很多,支持的人也很多,他们汇成了护卫城市环境的洪流。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宜钊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他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城市管理,是海口城市管理中的特殊“义工”。
数月时间天天跟执法人员跑一线
在海口的城管队伍中,不少一线执法人员都认识李宜钊,因为他曾很长一段时间内跟着执法人员奔走在一线,成了一名“城管通”。
李宜钊跑城管最初的动机是课题需要。“城管队伍维护城市秩序,但从成立以来就饱受社会诟病,我很想走近他们,了解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李宜钊主要跟随龙华、美兰两个区的执法人员一线执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当“跟班”。数月内,他将自己“设定”为一名普通的城管员,默默地跟在执法队员身后。一开始,队员们并不将他当“朋友”,可慢慢地队员们发现,这个人虽然是个博士,但一点架子都没有,还很能吃苦,队员们有时执法在路上,中午也得不到休息,或是常常执法到深夜,他几乎从来没有提前离开,也没有因此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跟班”跟出了一本书
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李宜钊跟着执法队员熟悉了龙华、美兰两个区的大街小巷,并最直观最真切地了解了城管执法工作,在接受采访时,他对海口一些具体道路的了解、管理状况的熟稔程度,让跑了多年“城管口”的记者都不得不佩服。
结束“跟班”生活后,李宜钊回到大学校园,而“跟班”的经历让他真正认识、了解了城管,他决定写一本书,告诉全社会一个真正的城管,并从理论与政策的层面来剖析城管在体制、机制以及执法保障、执法主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两年的伏案,他终于完成了一本多达22万字左右的专著,目前已在国家级出版社审稿阶段。对于书的内容,李宜钊不愿多谈,只是介绍说,如果这本书能够出版,有望让更多的人真正认识、了解并理解城管工作,并希望国家能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对城管准确“定位”,使其更好地服务城市,服务社会。
城市管理需向民生适当“妥协”
由于对城市管理的深入研究,李宜钊对城市管理之道颇有见解,针对当前城市管理与民生需要矛盾愈来愈突出的问题,他认为,城市管理需要向民生适当“妥协”。
他举例说,在“跟班”期间,他了解到海口有一条路十分繁华,小摊小贩多如牛毛,十分难管,针对这条路的特点,城管部门对它实行晚上十点半前严管,十点半后放开的管理方式,结果皆大欢喜。李宜钊认为这便是向民生“妥协”的一种方式。他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城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大多只能靠摆小摊谋生,政府如果一味只顾城市形象而不顾及民生,他们的生活及生存出路将演化成为社会问题。为此,城管执法部门必须运用智慧,既管好城市,又让他们有谋生之地,“晚十点半放开”、设置便民疏导点等都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妥协”。“政府做出这样利于民生的妥协不是软弱,不可耻,也不可笑。”
城市管理需要群策群力
李宜钊告诉记者,在“跟班”期间,他深刻了解到城管涉及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几乎是无事不管,小到一张小广告,大到违法建筑,每个执法队员几乎都在玩命地工作,但仍是“十个手指头按十一只跳蚤”。为此他认为,城市环境光靠城管一个部门来管不现实,必须群策群力,让更多的群体甚至全社会参与才是上策、长策。
他举例说,海口目前将环卫的部门职能交给企业,这是公共服务市场化的一种体现,更是一种趋势,城市管理为什么不能这样呢?比如有不少服务型公司,包括很多公益性的组织,都可以吸纳到城市管理队伍中来,政府花钱买服务也罢,整合社会各类资源也罢,只要是有利于城市管理,政府就应该去尝试。“城市管理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才能摆脱现有民怨大,城市又管不好的状况,才能实现城市形象与民生需求的双赢甚至多赢。”
该文发表于 2014/7/3 17:07:00 已被 编辑 2014/7/3 1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