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 张赫 通讯员 袁其)11月27日上午,“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第三届年会暨疫情时代的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研讨会在三亚开幕。会议由海南大学和“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联合主办,三亚崖洲湾科技城管理局和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协办。
本届联盟年会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国际组织以及联盟国内外涉农院校的大力支持。教育部、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非洲区域大学农业能力建设论坛和海南省教育厅、农业农村厅,24个涉农高校、12所海外院校联盟单位、16个国家的研究生代表等参加会议。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胡新文出席会议并致辞。
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陶洪建在会上致辞。他指出,海南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和海南省委、省政府“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决策部署,积极推动中国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通过签订对口合作协议、推动“中荷农业绿色发展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和“中非科技小院”联盟等实现全方位合作。他表示,海南省教育厅积极推进联盟行动计划,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南南合作国家农业全产业、全学科的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全覆盖。下一步,将继续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共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新机会。
教育部国际司政规处处长贾鹏在致辞中表示,疫情全球蔓延对农业生产带来重大影响,本次年会围绕“疫情时代的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主题进行研讨,是时代之需、世界之要。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全领域的交流合作,让全国、全球人民守住农业和发展安全底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在疫情之下群策群力直面问题,抱团取暖、开放包容的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理解信任的全方位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海南大学副校长胡新文在致辞中表示,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的平台优势,恪守联盟宣言、遵循联盟章程、大力推进联盟行动计划,促进国内外农林院校优势互补与合作发展,推动各国实现农业经济互利共赢。
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作为联盟秘书长单位代表在会上致辞。他表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针对此次疫情的反思和对未来危机的防范,将促进全球农业在生产、交易、技术输出、食品安全保障等一系列环节的转型和升级,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着诸多空白领域需要探索。他希望联盟成员能够继续秉持和平合作、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为全球粮食问题、教育治理贡献集体智慧。
第四届年会主办单位代表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越杰简要介绍了吉林农业大学在服务“三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吉林农业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农业高校人才与科技优势,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担当作为,努力为解决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理代表(FAO)欧敏行、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副主任(UNOSSC)WANG Xiaojun、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卓越科学家、驻华代表何中虎、非洲区域大学农业能力建设论坛(RUFORUM)执行秘书长Adipala Ekwamu等国际组织嘉宾代表,以及联盟海外成员等分别视频发言。
本届年会发布了“一带一路”农科教创新联盟2020年平台项目推进计划。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陈志钢进行了“全球疫情下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主旨发言,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党委书记郑中兵、中国农业大学动科学院副书记曹志军等5名专家围绕“全球疫情下农业合作的挑战和机遇”开展了专家对话。此外,还围绕“植物&环境&管理”、“动物科技&医学&水产”等主题开展了留学生学术专题汇报。
“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于2018年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相关部委的支持下,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国内外70多所涉农高校参与在北京成立。该联盟旨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农林高校和涉农企业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平台。
(编辑:余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