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新闻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头条新闻

海南大学协办诺奖公众报告会

2024.10.13 12:41

本站讯(记者 梁淑仪 陈力玮 郑伟平 赵月)10月11日晚,由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UPAP)和中国物理学会联合主办,海南大学协办的诺奖公众报告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东方环球大剧院召开。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学士院院士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等院士出席报告会。本次会议由IUPAP主席米歇尔·斯皮罗(Michel Spiro)主持。

10月11日晚,诺贝尔物理学奖专场报告会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东方环球大剧院举办。宣传部 摄

巴里·巴里什因其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方面的杰出贡献以及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巴里·巴里什在题为“引力波:揭开宇宙之谜”报告中揭示了宇宙中星体与万物相互联系的深层奥秘。他重点介绍了自己创立的LIGO,并深入阐释了该天文台所探测到的名为GW150914的数据信号源的详细情况,为人类探索宇宙星体运行的规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10月11日晚,Barry Clark Barish在诺贝尔物理学奖专场报告会上作题为《Gravitational Waves: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our Universe》专题报告。宣传部 摄

梶田隆章因其在发现中微子振荡并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梶田隆章以《中微子——揭秘微观粒子与宏观宇宙奥秘的关键存在》为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微子的基本概念,并详细解析了他在中微子的重大发现,即在某种中微子从宇宙深处抵达日本本州岛中部的神冈中微子探测器过程中,其特性会经历两种转变。他指出,不同类型的太阳中微子在抵达地球的旅途中,会互相转换种类,从而证实了第三种中微子震荡现象,揭示了即便是微小的中微子也拥有质量的奥秘,这一发现为粒子物理学史书写了辉煌的一章。

10月11日晚,Takaaki Kajita在诺贝尔物理学奖专场报告会上作题为《中微子——揭秘微观粒子与宏观宇宙奥秘的关键存在》专题报告。宣传部 摄

1974年,丁肇中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并命名为J粒子。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了J粒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以《物理学十一月革命五十周年与宇宙奥秘的探索》为主题分享了其科研生涯的重要篇章。从最初在电子半径测量实验中意外揭开光转化为三种不同质量粒子的秘密,到后来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成功发现质量是其他三种粒子三倍之多的J粒子,最终总结出J粒子是一种数量非常多、寿命非常长的粒子。他说:“兴趣使我不会疲倦,而有好奇心你就不会觉得沉闷。”

10月11日晚,丁肇中在线上作题为《物理学十一月革命五十周年与宇宙奥秘的探索》专题报告。宣传部 摄

报告会开始前,骆清铭代表海南大学向远道而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

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来自26个国家近10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中学、国兴中学等1700名师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精彩学术报告,围绕报告内容主动思考,踊跃提问,三位院士耐心、专业地为各位专家学者及师生答疑解惑。

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李雄说:“聆听完了诺奖得主特别讲座,三位科学家给了我无限启发。不仅让我对物理科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让我明白了科学研究不仅要靠科研技术的高超,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树立科学观念,培养创新精神,为实现科学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作为物理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能够近距离目睹诺奖得主的风采,我感到非常振奋与激动。在报告中,丁肇中教授分享了他关于新发现的亚原子粒子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知识,让我受益匪浅。丁教授的精彩讲授极大激发了我对原子物理的兴趣,也让我决心在后续的学习中深入探索这一领域。”来自海南大学2024级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邱雪激动地说道。

海南大学2024级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研究生梁一江感慨道:“对于我这个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无数科研工作者仰望的巅峰,感谢学校给我机会参加这次报告会。这场报告会不仅极大地触动了我对物理学科的认识,还激发了我对物理研究的学习动力,更坚定我在物理学科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编辑:王一钦

审核:符 涛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24 hain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