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新闻首页 > 头条新闻 > 正文

头条新闻

重实践 建新功丨《科技日报》:海南大学张家超:不忘初心做“小领域大专家”

2023.06.09 16:49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王祝华 通讯员:王群生 周超烨 孟思颖 张子森 梁现战)

5月30日,正值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第十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颁奖仪式同期举行,37岁的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热带多糖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副主任张家超带着激动、感恩、奋斗的心情,走上主席台,领取了第十届海南省青年科技奖荣誉。

就在不久前,张家超团队参与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水生生物空间受控生态与食品原位速生技术项目固态基培养模块试验,为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场地和条件保障。“作为海南大学率先参与空间站工作的科技工作者,能够为我国航天事业尽绵薄之力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张家超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回顾八年时间,心无旁骛做科研,一个青年科研工作者可以实现怎样的跨越?从7平方米的实验台到专属实验室;从一个人发展到30人的科研团队;从博士毕业后踏上热带益生菌研究之路,再到国家基金委“优青”获得者。8年时间虽不算很长,但是“乘风破浪”过程,让张家超对科研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时光回溯到2007年,张家超因推免机会进入研究益生菌的张和平教授的团队,开始接触益生菌,并爱上益生菌研究。十六年与益生菌朝夕相处,于他是快乐的体验,也是让他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自然的最好动力。

“前期摸索的过程中伴随了大量的‘失败’,只能从中不断地总结并且修正,不断调整自己的实验方向。”张家超说。


张家超教授带领学生做科研。高天阳 摄


他鼓励团队分享文献心得体会,鼓励团队尝试新方法新思路,也带领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新的想法。

“我们从海南本地制作的泡菜中提取泡菜汁,涂布平板后挑选菌落,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增培养,经过鉴定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益生菌作为研究对象,再继续开展后期一系列的实验。”张家超以泡菜为例,解释他们如何进行微生物采样。

因海南热带益生菌资源的独特性,张家超从2015年踏上这座小岛后,带领团队克服沟通障碍,深入海南各市县甚至偏远闭塞的村庄,找寻最古老传统的发酵制品,并从中分离出微生物资源,筛选具有良好功效的益生菌作为研究对象。

“不能好高骛远,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做深做细,成为‘小领域的大专家’。”这是张家超的科研理念,也是团队遵循的原则。“张老师经常对我们说,我们正身处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要做真科研,真做科研。”博士生韩哲告诉记者。

“作为科技工作者,要‘身勤、脑勤’兼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专业领域把握和敏锐的感知力,学会自己凝练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张家超这样叮嘱着自己的学生,事实上,也是在提醒自己步履不停。

驰而不息,终遇美景。目前,以张家超为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达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申报的“益生菌与肠道菌群互作效应及机制”项目获得2022年国家“优青”项目资助。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大学深化科研和育人体系改革,统筹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谋求搭建国家级平台、谋划重大项目、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张家超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强化基础研究,并积极将实验室技术转化成产品,计划将这一功能性食品送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此外还有喜讯传来,张家超团队研制的某益生菌产品日前被我国海军某部采用,为长远航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保障,成功的喜悦大大地鼓舞了张家超和团队成员的士气。

于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抱素怀朴,积蓄韧性,成为被推崇的人。采访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张家超教授匆忙赶赴下一场学术研讨会。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306/4c88a3bf94c946aba78161a6dca5f8fd.shtml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24 hain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