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通讯员 廖丹丹
记者3月17日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热带益生菌团队,在益生菌肠道自适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揭示了植物乳植杆菌在肠道定植的新机制,为开发更有效的益生菌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团队负责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家超介绍,植物乳植杆菌是一种口服益生菌,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并减轻炎症反应,但益生菌的成功定植受到胃肠道中胃酸、胆盐、消化酶以及本地细菌的影响。环二鸟苷酸作为细菌第二信使,可调控多种生物功能,但其在植物乳杆菌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为探究这一机制,研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WYL转录因子麦芽糖结合蛋白调节因子与黏蛋白结合蛋白的编码区中的特定序列结合,抑制其转录。研究发现,WYL转录因子麦芽糖结合蛋白调节因子通过其核苷酸传感模块感知环二鸟苷酸后,与黏蛋白结合蛋白的编码区分离,能够逆转WYL转录因子麦芽糖结合蛋白调节因子对黏蛋白结合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强了植物乳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WYL转录因子麦芽糖结合蛋白调节因子能够感知环二鸟苷酸信号,协同环二鸟苷酸共同调控植物乳杆菌的肠道适应能力。
原文链接: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3/17/content_310776.html
编辑:王一钦
审核: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