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网】海南大学多位教授在“海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

时间: 2014年05月23日 15:00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点击:[]

【中国社会科学网】5月12日,由海南省社科联、海南省社科院举办的当代海南论坛'2014夏季峰会在海口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是“海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来自海南省各高校、科研院所及广西社科院的5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峰会主题进行了研讨。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赵康太出席会议并致辞。海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祁亚辉主持会议。

海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参与者和管理者

赵康太表示,自从中央于2013年底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以及山东、河南、山西、湖北等13个省市区都表现出浓厚兴趣。海南作为海洋大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和中转站,经过建省办经济特区二十多年的努力,海南已奠定对外开放的基础,是面向东盟的最前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南义不容辞,没有海南参与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也难言完整。海南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既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不可推卸的现实责任。

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海南南海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张一平和海南大学社科中心研究员阎根齐在发言中表示,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自秦汉时期产生,西晋南朝时期发展,至唐朝时期最终形成。这条航线最后一直延伸到东非海岸。海南岛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就自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避风港和补给站,成为中外贸易往来的重要口岸和中转之地。海南岛的古代居民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表示,由海南渔民创造的南海《更路簿》,证明海南人民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和参与者,充分体现了海南渔民的海洋文明精神,它的核心取向是:不畏艰险、敢于冒险;开拓进取又敢于向陌生领域开发;具有国际视野以及敢破各种束缚,追求自由,从根本上区别于那些扶犁耕田的农耕文明精神。这也是今天海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宝贵精神遗产。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丘刚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文物,并对如何使海南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建议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海南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充分宣传和展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南这些珍贵独特的文物资源。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南大学副校长王崇敏认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丝路的核心价值与精神。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路,不仅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对策之一,也是应对海洋严峻局势的基本对策。其直接的目的至少有四个:一是营造中国今后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和平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二是使南海从一个周边各国烦扰纷争和区外大国纵横捭阖的角力场甚至可能引发军事冲突的火药桶,逐步演变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经贸之海,维护南海的和平和稳定;三是作为应对美日等国在海上全面遏制中国的基本对策之一,阻遏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顺利实施;四是在美日以各种手段拉帮结派和怂恿部分海上邻国近年来不断在南海问题上骚扰甚至是挑衅中国的背景下,中国则以“柔软丝绸”把整个东盟跟自己更加紧密地拴在一起,争夺在地区事务上的主导权和领导权。

海南大学教授李仁君分析了海南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建中的制约因素,21世纪海上丝稠之路重建应走合作共建之路。围绕“海上丝路”形成多方参与的“海上丝稠之路区域合作经济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比如:航线安全保障合作(、海洋产业开发合作(海洋旅游、海洋资源勘查,海洋环保等)和远洋航线中转服务等。通过发挥我方在这个区域合作经济带中的主导作用,海南可大力发展中外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以及海洋产业合作开发。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蒙乐生认为,海上丝路是一条由多个站点连结成的历史航线,对贯通亚非欧经济,推动东西文明交融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超越历史,开拓创新,直面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充分利用好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平台,拓宽合作模式,以更积极的心态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以更积极的措施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与市场深度融合,谱写21世纪海上丝路建设的新乐章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林勇新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海南建设国家旅游岛及绿色崛起战略,建议:一是要充分利用海南背靠粤华南经济圈,外接东南亚,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心位置的区位优势,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依托,倡导建立“泛南海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二是要积极运筹规划设立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启动双方海上务实合作项目,促进海上共同开发与“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在此基础之上择机设立南海共同开发专项基金。

推动南海旅游,打造现代版海上丝路之旅

海南省旅游委巡视员陈耀在发言中表示,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面不仅有区位优势,还有不可忽视的资源优势和旅游产业优势,海南有条件率先启动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动海南旅游向南海旅游跨越。他建议:一是重点通过国内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形成巨大的客源市场;重点联络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同打造具体的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二是创新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体系。包括邮轮、游艇、游船和帆船等海上移动的旅游形式,也要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的旅游目的地,还要挖掘历史文化,从餐饮、居住、旅游商品等方面开发要素型的旅游产品,包括策划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景区和休闲娱乐度假区。三是创新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品牌。挖掘历史自有的文化要素,创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旅游品牌,提升全球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张本呼吁积极发展邮轮业和海洋旅游业。加快海口、三亚邮轮母港建设,积极发展邮轮产业,加大开放力度,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和旅游环境建设,允许境外邮轮公司在海南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积极开辟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旅游航线。开辟海南岛赴三沙定期旅游航线,加快建设西沙群岛国家海洋公园,规范三沙旅游开发活动,将三沙建成胜似马尔代夫、巴厘岛、大堡礁、塞班等世界著名热带海岛旅游胜地,国内唯一、世界一流的具有“特”、“奇”、“美”特色的热带海岛风情休闲度假基地——南海旅游明珠。

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邹立刚呼吁加强海洋地方立法。根据已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修改地方性旅游条例,推进南海岛屿和海上观光旅游;修改土地使用管理的条例、规章或另行立法,规定南海管辖海域和岛礁的使用,包括填海造地、无居民岛屿的开发以及建造和使用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权限;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条例》,规范海洋产品捞捕和深加工,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南海水文、地质、资源的科研和环境监测;确定发展海洋经济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低息或贴息贷款扶持、远洋燃油补贴、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保险补贴制度,并请求中央下放一些税收权;修改相关环保条例或制定《南海管辖海域保护条例》。(记者 冯爱琴 通讯员 何凌 岳承乾 罗继东)

//www.hainanu.edu.cn

该文发表于 2014/5/23 15:00:00 已被 编辑 2014/5/23 15:03:00

关闭

.
  1. 书记信箱校长信箱
  2. 学校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邮编:570228
    琼ICP备05000523号 公安部备案号:46010802000190
    Copyright © 2005-2019 hainan university